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成熟,成本會不斷的下降。如果我們看一下核能的話,大家也會認為這是相對比較廉價的發電方式。但是實際上我們要實現我們所制訂的目標,成本還是非常高的,有很多限制,還有很多的事故,還有對廢料的處理,這些都是高成本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的在考慮核能的經濟性問題,它從來都不是廉價的發電方式。它有了50年或者60年商業應用的歷史,但是成本卻是在不斷的升高。
在過去有很多國家,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發電是壟斷的,你建立起來一個電站,如果建立核電站的話,即使成本比較高,也不用擔心,因為成本總會專家到消費者身上,所以你也不會承擔任何的損失。過去的10-15年中,尤其是在西方,我們也在改革電力供給的方式,從壟斷改變成為有市場競爭的方式,對核電來說就非常不同了。如果我們要進入一個有競爭性市場的話,如果產品太貴就沒有生意可做了。所以很多電力公司要建核電站的話就要非常謹慎,如果核能發電太昂貴的話,在市場上就立不住腳了。
整個核電行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問題,90年代的時候他們也意識到如果核電要生存的話,那么就必須要和其他的更廉價的發電方式相競爭。當時是天然氣發電是zui廉價的,有的時候火電更廉價一些。核電的成本在1000美元的話還是有競爭力的。所以一個核電站發電量達到1000個兆瓦,如果整個成本是10億的話,也就是說經濟性還是可行的。所以我們到底怎么樣來看這個核電的成本呢?是不是能夠達到每度電1000美元的水平呢?這些核電的設計者,我們是不是能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說是的,沒有問題,而且是安全的方式。
在美國的三厘島還有切爾諾貝利,我們看到了這些事故的發生都跟設計有關,所以當發生事故的時候,我們就要在設計上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以前發生的這些事故,我們現在對核電站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使得它的安全性更高了,也更容易了,也更廉價了,而且也更安全了。所以總的來說,聽起來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一些新的核電設計,我們現在已經有了G3的技術,似乎要比前幾代的核電技術更加*和安全。那么在中國有AP1000,由日本的石油公司設計的,中國現在也在用這個EPR,就是歐洲水壓堆,是一個法國公司設計的,中國有很多措施積極努力的來建這些核電站。
我們看成本,要看安全,如果說核電這么有吸引力,為什么很多國家都放棄它呢?比如說美國、德國、英國,如果大家認為核電這個技術確實有吸引力,這些國家可能會重新開始建核電站,所以大家在期待核電復興時代的到來。但是十年之后沒有發生什么事情,2008年的時候人們開始問這樣一個核電的復興是不是真的發生了?還是說核電本身有基本的問題,使這些核電的復興根本不會發生。從2008年以來,現在有37個反應堆在建,總共有450個核電站在運行著,現在在建的數目從歷史的發展比較來說不是那么多,但是我們要看一下過去十年的發展,突然之間有37個反應堆在建,這是非常大的數字,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在建的核電站是在過去三年中是在中國開始建的,6個是在俄羅斯,還有3個在韓國。所以說我們所期待的核電復蘇,在西歐,在美國,是根本沒有出現的。那么對于G3以上的技術,并沒有出現在歐洲和美國,現在在中國在建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有30年之久了,并不是的技術。
到底問題在哪兒呢?為什么沒有出現核電的復蘇呢?一個是得到安全許可的問題。當我們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安全許可是大家很快能拿到的,因為這些設計,已經開始設計有了很多安全方面的要求,比如說在美國,他們有了一個項目,就是核電2010,在2013年希望建成的這些項目應該在2010年就得到安全的許可。但是他們當中的*批,直到明年年底也得不到安全許可,所以三、四年之后才開始建設,他們這個目標要比之前設計的要晚十年左右?,F在我們很難給這些新的核電設計發安全許可,在英國似乎也是同樣的情況。
對于這些設計方面的審核,隨著福島事件發生之后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切爾諾貝利以及三厘島的事故,實際上花了我們很長的時間才真正了解到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些調查員,他們必須找到反應堆,找到證據,他們才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問題。切爾諾貝利的問題更復雜了,花了更長的時間才了解到真相。福島比三厘島事件更復雜,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底什么出了問題,到底什么管用什么不管用,可能很久之后我們才能了解到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我們需要收集證據,從福島事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對于監管方來說很難實施發放安全許可,因為他們不知道潛在的威脅在哪里。
我們再看一下核電的經濟性。核查一下核電的成本,這是非常復雜的過程。簡而言之,大多數人認為用核能發電,三分之二的成本來自于核電站的建設。另外,在這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貸款所產生的利息,zui后我們用電的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
我們來看一下建設成本都有什么,如果用核電的話,如果成本在每度電1000美元的水平,可能就是一種比較有吸引力的發電方式。但是我們看到zui近的預算,現在每度電核電成本是6000美元,所以現在已經過去了12年,核電的成本似乎漲了6倍。在南非的競標當中,還有阿聯酋的競標中我們看到的這些數字,在美國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很難解釋為什么成本上升了這么多,為什么是原來的6倍,在十年當中漲了這么多,我們也有一些非常嚴謹的研究來考察為什么成本有這么大幅度的生長,剛開始提的1000美元的成本是不現實的,所以zui初的設計就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貸款的成本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看經濟上是不是風險太大。貸款的成本,就是一個利息,這個利息的高與低,銀行到底給多大的利息,就是看這個項目本身的風險有多大,如果風險很大,幾乎沒有什么市場,收不回來成本,當然貸款的成本就會很高。當然,銀行是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這么大的風險之下。如果說銀行不愿意承擔這個風險,那么誰來承擔這個風險呢?一個說法是消費者,如果建立一個核電站,成本比之前預計的要高,就把電價提高,這樣能夠從消費者中把成本收回來。這樣來說,也是比較有保障的方法,只要消費者用電就要付電費。這種風險從銀行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面臨的是競爭性的市場,大家都是在競爭的環境下生存。
另外一個說法,zui終是納稅人要承擔風險。政府為這些核電站的建設提供貸款擔保,如果說你的核電站破產的話,zui后是由納稅人來買單,政府承擔了這樣一個風險。
還有一種選擇,核電站把他們的核電賣給電力公司,他們就把風險給轉嫁出去了。無論建設一個核電站的成本是多少,如果建造的公司能夠成功的賣出去,這個成本也能夠回收。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有問題,在芬蘭,我們一個核定廠,由法國人設計的,建好之后賣給了芬蘭,開始建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本來預計的工期是4年,30億歐元,但是4年之后,工期滯后了很多,現在成本達到了60億歐元,已經沒有辦法按合同的價格把核電站給賣出去。在這里面誰對誰錯?我們很難說,有了這樣一次經歷,誰都很難負*的責任。在建設成本來說,從福島事件中我們學到什么?現在還有很多東西是不明確的,到底在福島核電站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是什么東西出了錯,我們還不是很清楚,我們如何才能把福島事件當中的教訓總結出來,在新的核電站的設計當中把它有所改善,這些監管方對這些也不是非常的清晰。但是我們看到成本還會增加,無論增加多與少,但是我們相信核電站的建設成本一定會大幅度的增加。
再回到前面說的問題,大部分的技術隨著時間的發展會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廉價。大家都說核電的問題就在于一開始沒有做對,從我們的經驗中學習,對它進行標準化,然后進行大規模的實施。如果我們這么做的話可能沒有問題,但是有一個國家確實這么做了,就是法國。從1975年到1990年左右,他們一共建立了58個大規模的反應堆,進行了大規模的商業化,發電廠進行了標準化,也有很多的技術方面的進步。20年當中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他們能夠建立起一些工廠,有生產線能夠廉價的生產零部件,也建立了相關的監管機制,確保在核電站多建設中工期不會被拖延。但是我們卻看到建設一個核電站的成本,在20年當中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是原來的3倍。如果說按照理想的模式,有了這樣一些經驗,成本是應該下降的,可是在核電站當中卻沒有,而且有很多核電站有很多的虧損。平均每一個核電站的發電量在過去15年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法國的這些核電站可靠性卻沒有進一步的提高。在芬蘭,剛才我們提到的項目,不但工期拖了四年,而且預算也翻了一番。
我們看法國的這些經驗,如果能夠非常有效的實現核電的話,似乎并沒有發生,而且并沒有帶來廉價的核電。
zui后的結論,我們現在就要問一個問題,15年的商業化,之后核電為什么沒有按照大家之前的期望值而發展?為什么我們還要繼續發展核電呢?如果大家考慮到手機,20年、25年前的手機,是非常大的,每年要運行的費用是好幾千。但是現在有了很大的進展,而且性能更加可靠了,否則的話大家就不再用了。我們現在為什么要看到核電的成本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環境下還要繼續發展核電,所以*個問題需要考慮的就是還有其他的方案來替代核能,如果核能每千瓦的費用是6000的話,再考慮到福島的事件,這樣下來核電可能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也不是未來在歐洲在北美的選擇,甚至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很好的訓練,所以我們應該尋找替代能源,目前而言它的費用是比較高的,買不起,所以不建議發展核能。
公司名稱:上海蘇特電氣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號
:200443
:4000155558
:徐壽平
:nyandm.com
:sute@56412027.com
Product category